大豆需求不足,压榨多,库存下降,省储收购,能否让市场迎来转机?
今年东北三省一区大豆迎来了大丰收,新季国产大豆产量大幅增加,根据数据显示,大豆产量405.7亿斤,比上年增加77.8亿斤,增长23.7%;市场供应宽松,随着新豆收购任务的完成,东北主产区中储粮直属库国标三等大豆收购价下调,带动东北产区国产大豆价格普遍下跌。另外,食用豆市场需求仍相对有限,销区采购积极性不高。进入12月份以后,大豆延续之前的震荡行情;。加上主力也在中旬进行了主力换约,使得期货连续回落,周一最低5120,创近2年来新低。
随后在黑龙江省储收购具体计划出炉以后,连续三天上涨;不过大豆现货价格普遍偏弱,缺少需求支撑,市场悲观情绪还是比较明显,大豆期货价格自两年低位的反弹力度也很微弱,使得昨日期货价格再度下跌。未来大豆价格如何运行?
我们知道第三季度以来,国内大豆到港量偏低,压榨利润不佳,大豆压榨量不高。不过近期随着油厂大豆供应逐渐增多,油厂开机率恢复至正常水平,上周油厂压榨量大于大豆到港量,因此造成大豆库存连续第二周下降。有关数据显示,截至12月24日,全国主要油厂进口大豆商业库存384万吨,比前一周减少21万吨,比上月同期增加36万吨,比上年同期减少212万吨。由于海关清关缓慢,11月份我国进口大豆735万吨不及预期,预计12月份大豆到港增加至1000万吨,但是由于油厂压榨需求旺盛,因此市场预计大豆库存累积进程受阻。
(相关资料图)
由于今年国产大豆供应压力较大,国储及省储收购对豆价行情都难以形成有力支撑。今年国储在各地的收购进度较快,许多库在接近完成计划的同时,一直下调价格,对大豆现货价格施压。自9月下旬以来,国储陈豆拍卖底价累计下跌幅度高达800元/吨;而收新豆入库价与上半年市场流通主流行情相比,跌幅也高达700~800元/吨。
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,近些年来,大豆产量出现下滑,产需缺口扩大,大豆进口量增加;不过今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增加。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国主要是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国家,还有美国。
美豆出口检验继续缩水,但接近去年同期水平。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出口检验周报显示,上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较一周前减少10.7%,但比去年同期高出0.1%。
截至2022年12月22日的一周,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1,753,085吨,上周为1,963,322吨,去年同期为1,751,353吨。
当周美国对中国(大陆地区)装运的大豆比一周前减少3.2%,装运1,073,756吨大豆,前一周装运1,109,604吨大豆。
当周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检验量占到该周出口检验总量的61.2%,上周是68.5%,两周前是63.4%。
阿根廷农业部发布的报告显示,尽管阿根廷实施第二轮大豆优惠汇率,上周阿根廷农户的大豆销售步伐加快。
阿根廷于今年11月28日宣布推出新一期的大豆出口激励机制,即第二期"大豆美元",以激励农民销售手中剩余的大豆库存。经过协商,大豆生产商们同意将差异性汇率定为230比索兑1美元(远高于官方汇率165比索兑1美元),有效期至12月31日。
根据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的统计,11月28日至12月25日,阿根廷农民共计售出511万吨大豆。销售总额22.2亿美元,占第二期激励机制目标的74%。政府希望通过第二期汇率优惠来改善财政状况,并吸纳至少30亿美元的外汇。
通过上面基本面的一些数据,您是不是对大豆近期波动有一定了解呢?那么期货如何操作?
中国压榨商进口大豆,主要是用于生产豆粕--为畜牧业提供饲料,并生产豆油。前段时间,全球大豆价格处于高位且压榨利润空间有限,中国大豆压榨商的压榨利润大体为负;中国大豆加工商削减了大豆加工量。
阿根廷降雨分布不均,依然令人担忧,交易商仍密切关注阿根廷是否会出现急需的降雨;干燥的天气支撑国际大豆期货价格。此外,我们知道12月中旬以来,美国境内开始遭受大范围的冬季风暴侵袭,多地气温降幅创下记录,可能对美国尚处于生长初期、缺乏保暖层保护的农作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,农产品的运输也或将受到影响。
技术已经不能分析了,中长期,国产大豆已经处于严重超卖区域了,关注下方支撑,会不会出现反转?值得大家期待!
重要提示:本文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的资料,所载资料的准确性、可靠性、时效性及完整性力求准确可靠但并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本文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,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。期货的风险和收益比较大,谨慎参与,对于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,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!